做一个情境领导者 |
|
作者:选编自《TCL动态》 文章来源:《卓越管理》 |
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
究竟什么是情境领导,其核心内涵包括哪些,其对我们职业经理人有何借鉴?简单的一句话就是,在领导或管理公司、团队时,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,而要随情况或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调整。核心是领导者的管理模式或风格一定要因人而宜,最终要适应跟随者的行为,强调变化下的管理创新。 那么具体如何执行呢?就是准确判断下属在执行某一项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及意愿(包括信心和动力),通常叫做准备度,进而选择最适合下属的领导模式。特别一提的是,准备度是一个变量,不同的员工即便同一员工,在执行不同任务时所处的状态也是不同的,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。 其一是跟随者准备度 准备度包含能力和意愿。能力就是知道如何做(知识)、曾经做过什么(经验)及相关技能(正在学习),最终的判断结果是“有”或“无”能力。而意愿呢,表示能做(信心)、将会做(承诺)和想做(动机),最终的判断结果是“有”或“无”愿意或信心。依此,可把员工的状态分为四类,R1:既没意愿也没能力;R2:有意愿,但没能力;R3:有能力,但没有意愿;R4:既有能力,也有意愿。 当被要求完成某一项具体任务时,员工所居状态表现为低、高、中。R1处于低状态水平,R4处于高状态水平,其余R2、R3则处中间状态水平。很难说哪种状态是最好,因为,员工在被要求做不同任务时,其表现出的状态可能会比较悬殊。 在一个组织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时,任何人都能清晰地找到自己的位子,所谓的对号入座。作为该组织的领导,应该准确无误地确定每个人的状态,如果连状态都还没搞清楚,甚至搞错,那下面的领导实施就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了,更谈不上有效领导。因此,确定状态,是实施情境领导的第一步骤。
[1] [2] [3] 下一页
我学习,我快乐:爱学网 |
文摘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
|
上一篇文摘: 决策是做选择题
下一篇文摘: 能力圈原则:不熟不买,不懂不做 |
【字体:小 大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