须高度关注资产泡沫的逆转和后处理问题 |
|
作者:焦瑾璞 文章来源:《资本市场》 |
爱学网——我学习,我快乐
综合考评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,我认为,对于股市目前宜采取以下措施。一是注重防范跨领域的冲击。二是灵活运用干预和保护市场的一些政策措施。三是借机做好投资者教育,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。 今年以来,我国经济在国家调控政策指导下,总体表现是平稳的,正在向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迈进,但与此同时,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,一些重大风险苗头在我国已现端倪,特别是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,股票市场市值快速下跌,如何处置由股市价格下降而引起的逆转情景,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。 资产泡沫调整的巨大代价 国际国内经验表明,资产泡沫调整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。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于1995年突破1000点,2000年3月创下5132点的历史最高记录,涨幅累计达4倍,之后市值在18个月内缩水近四分之三,2002年最低跌至1100点附近。日本日经指数在1985年仅为12000点左右,1989年底升至近39000点,4年之内涨幅超过了两倍,1990年股市泡沫开始破裂,1992年跌至14000点,跌幅近三分之二。台湾股指从1987年初的1000点左右,上升到1990年2月的12000多点,涨幅达12倍,但在随后不到8个月的时间内下跌至2500点附近,跌幅超过五分之四。我国A股上证综指在1996年4月至12月间,从556点涨到1258点,涨幅达1.26倍,深证成份指数从1004点涨到4522点,涨幅达3.5倍,沪深两市的市盈率分别达到44倍和55倍,但从12月中旬开始,投资者预期发生逆转,股市连续两天全线跌停,短短数天,股指跌幅超过30%。同样,始于2006年的本轮股票市场在达到6000多点的历史高位后,一路震荡下跌,探底到2008年9月18日的1820余点,下跌幅度之大,是前所末有的。 考察各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还可以看出,对于股票市场发展出现逆转,有没有及时的应对措施,效果也是大不一样的。一般来讲,股市泡沫的调整有两种情形,或是剧烈调整,或是渐进调整。当然股市调整的触发情形是不一样的,难以准确预估什么时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导致股市出现逆转。日本当年在日本股市大幅度下跌时,仍然盲目乐观,没有做好应对准备,结果导致“失落的十年”。美国即使纳斯达克指数由5000点跌到3000点时,仍有许多人鼓吹这仅仅是短期技术性回调,结果是企业融资成本上升,大批科技公司破产倒闭,居民财富缩水,家庭消费支出和投资下降,美国经济增长转入衰退。 股市有涨有落,当然是必然的,但凡事都有一个度,如果股市发生剧烈调整,必然在经济、金融和民生方面产生连锁反应,并可能形成负向调整的循环。从理论上或者逻辑上讲,股市下跌后,企业、个人投资于股市的财富缩水,企业的生产、投资行为以及居民的消费受挫,银行紧缩信贷,导致经济金融的调整,极端情况下,甚至可能引发全面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。另外,股市泡沫膨胀过程中,企业扩张加速,银行放贷加快,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增加,各类企业经营业绩普遍虚高。股市下挫,企业业绩和股价循环下降。对于我国投票市场,目前以银行股和保险股为主体的金融股已占到全部股票市值的30%左右,股市调整触发的银行、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的恶化,将导致金融股等大盘蓝筹股股价进一步下跌,形成负向调整的循环。还需要指出的是,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起步晚,基础建设仍有待完善,风险意识不强。特别是2007年以来,中小投资者大量入市,他们风险意识淡薄,风险承担能力较低。如果个别投资者不顾风险,甚至将包括养老资金在内的大部分积蓄投入股市,或者通过抵押贷款等方式融资入市。一旦股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,中小投资者将成为最直接的风险承担者,影响社会稳定。
[1] [2] 下一页
爱学网——我学习,我快乐 |
文摘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
|
上一篇文摘: 关于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若干思考
下一篇文摘: 没有了 |
【字体:小 大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