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土咨询业的发展现状 |
|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《中国企业文化评论》 |
爱学网——我学习,我快乐
中国咨询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,正方兴未艾。由于历史环境和主观条件的异同,本土咨询业存在三种不同的流派和类型: 一、三种流派 学院派:主要是以国内大专院校的学者、专家及其学生为基础的团队,他们一度成为本土管理咨询的主体。他们倾向于理论研究,习惯为企业提供一些普适性方案。在一定程度上,这有悖于现实需求对管理咨询的期望。但是,他们在充当管理知识、管理观念“传教士”方面的重要贡献是不可抹煞的。 洋派和海归派:洋派主要是指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咨询公司,其动因一方面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,另一方面是为老客户在中国市场提供服务。我们认为海归派也属于洋派的一个分支,他们主要是海外归来的MBA毕业生、离开跨国咨询公司和外企独立创业的资深经理。他们都秉承着西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,有着成熟的业务模式。 实战派:俗称马路派 主要由富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的团队组成。他们大多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,在企业中长期从事管理工作,在实践中对管理理论的运用有所感悟,部分曾经是跨国咨询公司的客户,受到先进管理咨询成果的启发。他们“在战争中学习战争”,操作中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来源于多年的实践积累和学习。 申良君先生曾在一篇《谈中国咨询行业中的“三股力量”》的文章中,更形象、生动地把他们描述为“洋气类”、“书气类”与“土气类”三类主要群体。 第一类:“洋气类”,即“海归派”,这类人的确很“洋气”,很让人羡慕和“眼红”。由于一般人都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出国深造的机遇,因此,从这个意义上说,他们是社会的“幸运儿”。中国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,不仅从国外引进了外资与技术设备,还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论与经验,除了直接的引进之外,“海归派”也为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力量,典型代表如:台湾的知名企业家李开复先生等。 这类群体主要有以下显著特点: 一是,把握了自身的机遇与条件,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国外的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观念; 二是,如果从全球的经济发展角度上看待经济与发展问题,他们比其他人的观念创新更能“稍胜一筹”。 三是,将国外的理论与观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“第一接力棒”,但关键还要看他们的务实态度和求实精神。
[1] [2] [3] [4] [5] [6] 下一页
爱学网——我学习,我快乐 |
文摘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
|
上一篇文摘: 十大管理实践:社会责任管理
下一篇文摘: 本土咨询业的特点 |
【字体:小 大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